查看原文
其他

人生实苦,所以请你足够优秀 | 致收到清华回信的甘肃考生魏祥

2017-06-28 新京报

越过山丘,总算发现有人等候。祝福魏祥,也祝福和他一样的人们。


全文1676字,阅读约需3分钟


几天前,微信公众号“大美甘肃”发表了《一位甘肃高分(648分)考生的请求》。这一请求,是“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”高三考生魏祥,借微信公众号平台向预录他的清华大学发出的,只求“给他们母子解决一间陋宿”


▲图片来自大美甘肃公号截图


因先天疾病导致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、父亲早亡、母亲贫寒……文中所述魏祥的身世很是惹人心酸,而坚强母亲和优秀孩子的故事又让读者感到温暖励志。


《请求》全文如下:



我叫魏祥,男,汉族,现年19岁,家住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,定西一中高三毕业生。


本人因先天性脊柱裂、椎管内囊肿,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,大小便失禁,爸爸妈妈在我半岁、两岁定时先后奔赴定西市医院、西安西京医院,寻求专家为我手术治疗疾病,但两次手术病情均未见好转,身体残疾情况没有得到改善,更不幸的是下岗多年的爸爸又身患不治之症,医治无效于2005年去世,留下年幼无知身体残疾的我和年轻无助的妈妈。


坚强伟大的妈妈在悲痛欲绝的日子里,不但没有放弃过对我细心无微的照顾,反而更加疼爱我,竭尽全力为我付出,并省吃俭用,除供我上学之外,她将少得可怜的工资多一分都舍不得花积攒下来,为我治病。于2008年6月,妈妈再次背着我踏上了北去的火车,寻求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,为我实施第三次手术治疗。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,我和妈妈相依为命,身心深受煎熬,我的身体几经折磨,痛不欲生,妈妈的精神频临奔溃,孤零零的她没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撑,可怜无比,更使我再次深感妈妈的艰辛不易与伟大。可是不争气的我,3次手术都未能改善我的身体状况,残疾依旧,且随着年龄增长残疾日趋严重。


钢铁般坚强的妈妈,擦干了眼泪,一如既往,风雨无阻背我上学。从小学中学到高中,12年如一日,妈妈的背影穿梭于小学中学到高中的大街小巷、校门、教室,好像她从来不知疲倦;12年的妈妈不仅仅是一名医院上班的护士,更是一位残疾少年求学路上的陪读者,守护神;12年的妈妈身教残儿志不残,历尽沧桑终不悔;12年的我竭尽全力,克服身体残障,刻苦求学,完成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,今日以648的高考成绩,给了我深爱的妈妈一份殷殷的报恩之礼,同时也给了不断关心呵护我,鼓励我,培养我的各阶段的恩师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。


今有幸遇见举世闻名的清华大学老师,且有意备录我圆大学之梦,得此喜讯,我母子俩狂喜之余,又新添愁云,由于我的身体原因,无论我走到哪里,这辈子都离不开亲人的随身陪护,以照顾我的衣食住行,生活起居,妈妈为了陪我上学无奈放弃工作,仅有的经济来源将要斩断……在此,我恳切希望贵校在接纳我的同时,能够给我母子俩帮助解决一间陋宿,仅供我娘儿俩济身而已,学生我将万分万分感谢!!



这份《请求》发出后感动了无数网友,包括清华招办主任在内的很多清华人纷纷转发。


▲图片来自大美甘肃公号截图


网友们都在期盼着,希望这份来自寒门学子的请求能够收到温暖的回音。


而就在昨天,清华大学招生办真的通过微信公众号给了魏祥回信!



 

亲爱的魏祥同学:


见字如面。


首先恭喜你即将来到清华大学,继续你的学习和生活。我们看到了你写给清华大学的文章《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》,相信你早已具备了清华人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的品质,我们代表清华园欢迎来自甘肃定西的你!


《繁星·春水》中有这样一首小诗:“童年啊,是梦中的真,是真中的梦,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。”想来这句话应该符合你的童年记忆吧。在梦一般的年华里,却要承受含泪的记忆,这泪水不包含欢喜,不代表留恋。不幸的人生,各有各的悲苦。但万幸的是,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,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,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。


你说“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,我和妈妈相依为命,身心深受煎熬,我的身体几经折磨,痛不欲生,妈妈的精神濒临崩溃,孤零零的她没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撑,可怜无比。”只言片语,我们知晓你母亲道阻且长的育子之路,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你作为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歉疚。但正如你所说,今日以高分佳绩考入清华,就是给了妈妈一份殷殷的报恩之礼


邱勇校长在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曾说:“我是1983年进入清华的。我知道,无论那时还是现在,能够来到清华上学都是不容易的,你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。”同样,对于你来说,来路或许不易,命运或许不公,人生或许悲苦,但是请你足够相信,相信清华,相信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位师生,因为我们都在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付出,我想这应该就是情怀。党委书记陈旭老师也曾寄语自强计划的学生:“自强就要做到自主,大学能收获什么取决于自己怎么去努力。”所以也请你相信自己,可以在清华园里找到热爱,追求卓越。


读到你的来信后,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老师在该微信文章下留言道“魏祥同学已经报考我校。我校老师已经与他取得联系,为他提供一切尽可能的资助!清华不会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!”确实,清华大学多有与你有同样经历的学子,在家庭经济与身体因素的双重压力下,依然奋发图强。他们或携笔从戎,守护家国平安;或回馈基层,在公益组织中施展才能;或致知穷理,一举夺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殊荣......


现在,你的情况受到了清华师生、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。昨天深夜,邱勇校长专门打来电话,关心你的录取情况和入校后的生活安排情况;陈旭老师也请学生部门第一时间对接,妥善安排解决你的后顾之忧。清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也极力配合,在你被确认录取后会立刻开始资助。清华大学多位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,主动提出资助和协助你治疗的意愿,后续学校相关部门都会跟进落实。请你相信,校内外有足够多的支持,清华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!


冰心赠葛洛的一首诗中说“爱在左,情在右,在生命的两旁,随时撒种,随时开花,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,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,踏着荆棘,不觉痛苦,有泪可挥,不觉悲凉。”在清华园里的所有学子,无论是生活困顿,抑或身体抱恙,都会有“爱” 与“情” 相伴。相信未来的你,也会和活跃在各领域的清华学子们一样,穿花拂叶,除却一身困顿,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。


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魏祥同学和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关注和关心。在此,我们想对在求学路上荆棘丛生的学子们说:人生实苦,但请你足够相信!


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

2017年6月27日



两封信,一封《请求》,一封回音,都让人看到潸然泪下。


旧时演义小说总喜欢说“天无绝人之路”。小说至此,大抵是要有一番峰回路转的光景了。

基本上,所有逆境奋斗的励志故事都会告诉你:万水千山的坚持,总会换来一场峰回路转。虽然你并不知道,你到底要走多久,要走多远,才能遇上。

 

无论怎样,对于来自“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”、因先天疾病导致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、父亲早亡、母亲贫寒的学生魏祥而言,至少他坚持住了,等到了。

 

▲魏祥


清华大学在回信中对魏祥声称:“学生部门第一时间对接,妥善安排解决你的后顾之忧。清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也极力配合,在你被确认录取后会立刻开始资助。”另称:清华大学多位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,主动提出资助和协助你治疗的意愿,后续学校相关部门都会跟进落实。

 

越过山丘,总算发现有人等候。天无绝人之路,这便是了。峰回路转,这便是了。励志,这便是了。

 

一切好运,只在争取。生活以痛吻我,我仍报之以歌。魏祥,好样的。

 

我其实不太喜欢清华大学给魏祥公开的回信。不太喜欢对名人名言的过多引用,也不喜欢那种挥之不脱的营销味道。

 

而尤其不能认同的,是公开信里那句被大量刷屏的鸡汤:“人生实苦,但请你足够相信”。如果非要用,我觉得要改一改才好:人生实苦,但请你足够优秀。

 

相信并没什么用,足够优秀才至关重要。因为这场峰回路转真正的核心,不在于清华“解决了”,而在于魏祥“考上了”。

 

如果不是足够优秀,不是“考上”,则魏祥的需求不会为人所关注,魏祥母子的处境更不会获得任何改变。须知人间悲苦无力者,何止他们一家。

 

出自地偏人穷的定西,考出648高分,魏祥的故事再次强调了一句话:高考改变命运。自有过来人明了这句话里的血泪。

 

魏祥,人生实苦,但请你足够优秀。较之于“相信”的鸡汤,惟此可以沉痛一哭。


无论如何,蹚过千山万水,考上了。而不论是清华,还是其他,但能残存一些大学之道,人伦之道,总不难做出一样的回应。

 

满足魏祥这样一种请求,是应该的。所以清华大学如果必须要有一封公开信,我希望那里面有足够的谦卑,敬畏与反省。

 

人生实苦,但更苦的是,在很多时候,哪怕你足够优秀可能也未必能等来一场峰回路转。

 

我们不去假设,如果魏祥没有一封公开请求的信,结果会怎样。我们毕竟可以假设一下,清华是不是可以不招录他。

 

实际上,清华大学是拥有对魏祥拒绝招录的权力的。这个赋权来自教育部“21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”。

 

这则规定第51条明确表示,“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、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、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,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。”

 

而按照魏祥公开信的自述,“无论我走到哪里,这辈子都离不开亲人的随身陪护,以照顾我的衣食住行,生活起居……”显然难言“生活能够自理”。

 

但清华到底是准备要招录魏祥了,这是最可佩之处。因为事实上,仅仅在三年前,残疾人考上大学被退档的事情仍然见诸媒体。

 

2015年新京报的一则社论也曾指出,挡在残疾人大学路上的拦路虎并非只有考试而已,在高考之后的招录,以及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上,残疾人依然面临重重困难。

 

就像我们通常所说,一个魏祥背后还有更多的魏祥。我们难道是要寄望于所有的大学及社会偶发善念吗?

 

人生实苦,你要足够优秀,但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也需要释放更多善意。


文/杨耕身 编辑/张一对儿 新吾  实习生 魏显勇 王琳   校对/陆爱英


推荐阅读:

从街头混混到副部级官员,“五假干部”卢恩光沉浮录

保姆 · 赌徒 · 毁灭者

遗体无人认领



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“沸腾”
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

欢迎朋友圈分享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